机构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机构动态 > 正文
机智的父母就不要总对孩子说不,试试这样说!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2-12-08 点击次数:1098

 

作为父母、长辈,我们习惯性地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标准,来告诉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当父母说“不要做”的时候,有些孩子会听从,慢慢改掉了习惯;

有些孩子会暂时停止原来在做的事,但没过一会儿又开始做;

还有一些孩子立即发起小脾气。

换句话说,告诉孩子“不要做”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不管用,但因为说“不要”很容易,所以不管有用没有,大人们还是不断地在对孩子说“不要做”。

一、告诉孩子“不要做”的不利之处

1、建立了一个负面的环境

当大人说太多“不要”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孩子哪里都是毛病,完全没有优点。而孩子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或者不允许的,孩子也会焦虑。

2、建立了一个负面的亲子关系

大人总在以长辈的身份教育孩子,而不是试着去当孩子的朋友

3、“不要做”的定义不明确,让孩子困惑

因为告诉孩子“不要做”完全是根据每个人个人的标准而定的,而不是一个有计划并且有固定标准的指令,所以当孩子做某些事的时候,有些大人觉得不适合会叫孩子停止,而有些大人觉得无所谓,会由着孩子去做。甚至于,“不要”可能是根据个人的心情而定的:今天心情好,可以由着孩子做一些略为出格的事,今天心情不好,看什么都不顺眼,都会叫孩子“不要做”。对于孩子来讲就变成了,“有的时候可以做,有的时候不可以做”,没有既定的标准或原则去遵行。
4、告诉孩子不要做只是让孩子停止他正在做的事,却没有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样做。即使孩子能听话停下动作,下一次却仍然只能按他会的但不被大人接受的方式去做,所以问题行为得不到改善。

5、当大人太多地用“不要”这个字眼的时候,有的时候孩子停下来了,有的时候孩子没有停下来,大人也没有跟进;渐渐地,“不要”这个字眼对孩子来讲失去了应有的力量。在关键时刻,当我们真的需要孩子立即停下来的时候,我们说“不要”,孩子却停不下来了。例如:当孩子要碰开水杯子的时候,我们会喊“不要碰”,但孩子可能根本不听,碰了杯子才知道烫。

我们会想要对孩子说“不要”的行为,都是问题行为。如果我们能从问题行为刚刚开始发生的时候就给予正确的指引,那么这些问题行为就会慢慢地被取代掉。改变我们日常给指令的习惯,很多小的问题行为可以直接改善。

二、不对孩子说“不”,我们应该怎么做?

1、坚持给正面的指令,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 (省掉带“不”字的指令,只用正面指令,见以下例子)

  • 不要跑——慢慢走
  • 不要用手抓菜——用勺子吃
  • 不要甩门——轻轻地关门
  • 不要尖叫——小声点说话
  • 不要乱扔——扔到垃圾筒里
  • 不要乱沷水——在浴盆里玩水
  • 不要玩遥控器——把遥控器放在
  • 不要打弟弟——轻轻地摸弟弟
  • 不要抢玩具——一起玩玩具......

2、当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的时候,马上要辅助孩子去做。通过实践,才能让孩子明白应该做什么,并且慢慢建立新的好习惯.

3、当孩子跟从指令和辅助做了之后,一定要记得夸讲孩子,并且时不时地奖励孩子。有强化物跟随一个好的行为,这个行为在将来就会越多地发生。

4、在关键时刻(需要孩子立即停止某行为的时候),我们要用比较强烈的语气说“不”或“停”,并且马上用辅助来让孩子停止他的行动,这样可以建立起孩子对“不”和“停止”这两个指令的即时反应。这个反应,在很多危急时刻是非常重要的。

要改掉对孩子说“不”的习惯很不容易,但一旦建立起这个好习惯却是我们能终身受益的。当我们挑孩子毛病的时候,第一件事要想的是,孩子应该怎么样做,然后告诉和辅助孩子。在这个过程里,你会发现孩子对指令的服从会越来越好,而且你也会越来越多地看到孩子好的方面,亲子关系也会变得正面积极起来。

 

 

 

 

 

 

 

 

文章摘选自《恩启特教平台》

 

 

 

】 【打印网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