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
您的位置:首页 > 自闭症 > 正文
听觉统合治疗儿童孤独症 39例疗效分析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5-01-22 点击次数:1673

听觉统合治疗儿童孤独症 39例疗效分析
杨  燕  黄  燕   周春妹  叶夕霞  姚燕贤  卓  霞  海南省妇幼保健院 ( 海南  海口 ) 570206
中国图书分类号 R 7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4411 ( 2009)23- 3259- 02
【 摘  要】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 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对 39例孤独症儿童
进行听觉统合治疗, 采用津手稻毛法智力评定 ( I Q ) 、 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 A D Q ) 、 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 ( A B C )比较
治疗前、 后孤独症儿童行为的改变。结果:听觉统合治疗 3 ~ 6个月后, 孤独症儿童的 I Q 、 A D Q较治疗前提高, A B C量表分值
较治疗前降低。 结论:听觉统合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肯定。
【 关键词】  听觉统合治疗  儿童孤独症  疗法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发育障碍, 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 语言交流障碍、 狭窄的兴趣和刻板怪异的行为, 病因不甚清楚, 预后极差。 目前国内外许多专业人士都在积极探索治疗孤独症的方法, 其中听觉统合治疗的疗效尚有争议。
2003年 1月 ~ 2007年 12月我科对 39例确诊为孤独症的儿童
进行了听觉统合治疗 , 现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 1   对象 2003年 1月 ~ 2007年 12月在我科就诊、 符合I C D-10 〔1〕 及 C C MD-3 〔2〕 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的孤独症儿童39例, 男 35例, 女 4例, 年龄 2. 5 ~ 9. 6岁, 平均 ( 5. 02 ±1. 49)岁, 治疗前纯音听阈测定均正常。
1. 2   方法
1. 2. 1   听觉统合治疗 ( 包括 C D机, 20张音乐光盘, 滤波器及专业耳麦) , 患儿戴耳麦听经过调制的音乐, 每次 30 mi n , 每天 2次, 每 2次间隔 3h 以上, 每疗程 20次。
1. 2. 2   评估工具和方法  ①智力测验量表:采用津手稻毛法。 分 0~ 1岁 、 1~ 3岁、 3~ 7岁 3张量表, 此 3张量表包括儿童运动、 探索与操作、 社会交往、 生活能力、 语言能力 5大方面内容。 由心理测验专业评定者实施测验并计算出智商( I n t e l l i g e n c eq u t i c e n t , I Q ) 。 ②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3〕 :为长沙姚树桥 1992编制, 适用于 3 ~ 12岁儿童, 根据患儿知情家长的报告和心理测验专业评定者的现场观察 , 评定患儿的适应行为并计算出适应商 ( a d a p t i v ed e v i a t i o nq u o t i e n t , A D Q ) 。③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表 ( A u t i s mb e h a v i o rc h e c k l i s t A B C )
〔4〕 :
由患儿知情家长填写。 该量表有 57个描述孤独症儿童的感觉、 行为、 情绪、 语言等方面异常表现的项目, 可归纳为感觉、 交往、 躯体运动、 语言及生活自理 5个因子, 分值越高,孤独症症状越重。
1. 2. 3   疗效判定  在听觉统合治疗前和治疗后 3 ~ 6月时分别采用津手稻毛智力测定法、 儿童适应行为量表及 A B C量表评估并记录患儿的 I Q 、 A D Q及 A B C分值, 以此来判定听觉统合治疗孤独症儿童的疗效。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t 检验对治疗前、 后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
2  结果
2. 1   治疗前、 后 I Q 、 A D Q 、 A B C量表分值比较  经听觉统合治疗后患儿 I Q、 A D Q比治疗前均有提高, A B C量表分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均 <0. 01) , 见附表。

附表  治疗前后患儿 I Q、 AD Q及 AB C量表分值比较 ( x±s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Q          37        45. 28±12. 13       48. 23± 12. 36        4. 76       < 0. 01

ADQ         38        47. 17±10. 08       50. 52± 11. 76        5. 27       < 0. 01

ABC         39        77. 36±17. 19       62. 74± 17. 92        6. 73       < 0. 0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听觉统合治疗的疗效 39例患儿经听觉统合治疗后, 显著有效 12例, 占 30. 77%;有效 23例, 占 58. 97%;无效 4例, 占 10. 26%。 总有效率为 89. 74%。
3  讨论
3. 1   听觉统合治疗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孤独症儿童的不良行为
  听觉统合治疗是由法国古· 贝拉博士发明设计的一种全新的音乐疗法, 通过让患儿聆听经过特制的音乐来矫正听觉系统对声音处理失调的现象, 并刺激脑部活动, 从而达到改善语言障碍、 交往障碍、 情绪失调和行为紊乱的目的。 目前儿童孤独症的病因不清, 治疗困难, 预后不良。 国内外许多专业人士都在探讨治疗孤独症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结构化教育、应用行为分析疗法、 感觉统合训练等, 但任何一种疗法都不能彻底治愈孤独症。 听觉统合治疗也不能创造奇迹, 但它可以使孤独症儿童的感知异常, 尤其是听觉感知异常得以改善,对声音的敏感性增强并能处理声音, 过滤掉不应该听的声音,使患儿的注意力改善, 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增强, 从而在语言、 情绪、 交往、 生活自理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本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听觉统合治疗后患儿对指令的辨别能力增强, 出现模仿发音, 有利于语言训练的进一步进行。 另外36%的患儿仪式性或强迫性行为较治疗前改善, 有孤独症的儿童存在情绪方面的问题, 如莫名奇妙的大哭大闹, 见到亲人没有一丝的亲切感, 有时极度的烦躁, 有时极度的兴奋等。 进行听觉统合治疗后, 79%的儿童这些症状都有一定的改善。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 听觉统合治疗对孤独症儿童的睡眠改善较明显。 本组儿童接受听觉统合治疗前存在程度不等的睡眠障碍, 表现为睡眠无规律、 夜间易醒哭闹、 白天精力不足、 情绪不稳定等, 听觉统合治疗 3个月后, 93%患儿的睡眠有改善, 特别是在语言、 情绪、 交往、 生活自理等方面,在治疗后 3~ 6个月均有不同的改善, 治疗后 A B C量表分值普遍降低。
3. 2   听觉统合治疗后患儿的 I Q 、 A D Q较治疗前有所提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听觉统合治疗后患儿的 I Q 、 A D Q较治疗前有所提高。 孤独症儿童配合力非常差, 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更差, 故治疗前测出的 I Q、 A D Q仅能作为参考, 未必能反映患儿的真实水平。 治疗后 I Q、 A D Q的提高很可能是患儿的情绪行为改善, 配合力增强所致, 并不一定是真正意义的 I Q、A D Q的提高, 且本组患儿治疗前、 后 I Q和 A D Q提高的幅度不大, 也表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总之, 听觉统合治疗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大量事实证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不是采用某一个疗法就能解决的, 必须根据患儿的年龄、 病情、 个性特点采用应用行为分析法、 结构化教育、 语言训练、 社会交往训练、听觉统合治疗等综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4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 . I C 10- C D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 〔M 〕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197~ 198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 C C M 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M 〕 . 第 3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47 ~ 149
3   姚树桥, 龚耀先 . 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操作手册 〔M 〕 . 长沙:
湖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4:1~ 20
4   陶国泰, 柯晓燕 .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 〔M 〕 .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
出版社, 1999:123~ 125
( 2008- 09- 11  收稿)
〔 编校  刘莹琦〕

】 【打印网页】 【关闭窗口